文摘并评论:六四屠城 美国密件曝光 长安街凌晨两度大杀戮

Published on by lianhuaxiaofo

来源:苹果日报
六四20周年前夕,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根据美国政府最近解禁的秘密文件,北京政府在1989年6月的天安门事件中,曾两度屠杀学生、民众和民运人士。报道称,该文件是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James R. Lilley)把大使馆人员6月3日及4日目击天安门周边发生的事情,6月4日以秘密公电送回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会议。这份密件指出,解放军在北京长安街对手无寸铁的学生、民众和民运人士进行两次机枪扫射,如同「大屠杀」或「两次的屠杀」,染血的人逐个倒地。  记者:蔡元贵、陈沛敏 (博讯 boxun.com)


日本《产经新闻》昨日详细报道李洁明送返华盛顿的六四密件内容,主要是6月3日及4日大使馆人员在天安门周边目击的事实。但报道未有说明该报如何取得密件。

报道引述密件称,6月4日凌晨1时,距离北新华街角1.6公里的民族饭店周围,开始听到枪声。西长安街上,巴士、卡车被反转、放火,橙色的火焰在道路两旁蔓延。枪声越来越大,亮着车头灯的解放军装甲车向东驶去,群众很愤怒。年长的妇女大叫:「为甚麽中国人打中国人?」年轻的男子高呼:「我们是中国人,他们不是。」又指着中南海的方向说:「他们是坏人。」

装甲车队开枪疾驰

1时10分,着火的装甲车疾驶而来。群众向装甲车的车轮投掷大片的混凝土,把它截停,愤怒的群众包围装甲车,堆上旧木材放火焚烧。1时20分,后续装甲部队一面向人群开枪一面开进北新华街,群众中染血的人逐一倒地。示威者知道士兵发射的实弹后,恐慌中向天安门方向及小路四散逃走。

1时45分,另一批部队到达天安门,装甲车队面向长安街列阵,到达人民大会堂正东面。装甲车队用车头灯照射东长安街上约一万五千名示威者,却静止不动。2时9分,毛泽东像前面排列的官兵及装甲车队向长安街的大批群众开枪。群众向东面北京饭店的方向逃跑,很多人中弹倒地,痛苦悲鸣。一名男子想向在场外国人求助之际,额头中央中弹倒地。

解放军趴地射群众

2时30分,约百名解放军在历史博物馆旁马路对面趴在地上,瞄准群众开枪,群众四散逃跑,但数分钟后又折返运送尸体,军队再开枪,10至15人倒地。天安门广场的照明在3时半熄灭,但4时27分再次亮起,大批装甲车、战车和卡车出现,在广场北边的「民主女神像」残骸被灯光照射。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冒烟。

清晨5时30分,50辆装甲车、战车和卡车组成的第2支部队通过东长安街进入天安门广场,解放军用吉甫车上的两台机枪扫射约15分钟。这次大屠杀之后,天安门广场与北京饭店之间的东长安街上有25至30人倒在地上。

6时20分,约40辆武装车组成的第3支部队由东长安街东边进入广场,以机枪对群众扫射约10分钟,造成许多人死伤。

报告指出,两次屠杀进行时,天安门广场的官方喇叭竟传出柔和的广播,向「北京的友人」表示,混乱已经结束,秩序已经恢复,暴动者已被镇压。上午7时30分,喇叭静默数分钟后播出中国国歌,之后传出一把女声大意说:「同志们,早上好,反革命分子已被粉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已回复和平。」

避免泄露情报机密

《产经新闻》报道称,美国政府长年未有公开这份密件,可能是为免中国得悉美国对掌握实际情形的程度及美方搜集情报的方式。文件进一步引证20年来香港及海外记者的纪录,证明天安门广场6月4日凌晨清场期间,军队的确开枪杀人。文件进一步推翻了北京市政府89年6月的报告:「天安门广场范围内没有打死一个人。」

当年以学联代表身份赴京支援学运的陈清华6月4日凌晨3时后撤离,他认为密件内容大致与其亲身经历没有矛盾,例如报告指2时30分解放军在博物馆附近向群众开枪,他当时就是身处历史博物馆附近,凌晨2时半左右目睹一人向广场中央走动时背部中枪倒下。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博主评论:如我前一篇文章所评述的一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心理极为不健康的政党,说严重点就是一个严重变态的政党。现在都已经什么年代了?二十一世纪了,拜托,不要总是那么阴郁好不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你们整天防这个整那个,压制民主强奸民意,难道你们就不累吗?难道你们到今天还傻逼到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健康的、可实现的主张?

拜托,马克思、毛泽东那种老变态在那个时空的幻想,已经绑架了你们的思维近百年了,你们还没有梦醒?到今天你们居然还觉得绝对的独裁专制可以保持下去?还能将整个中国社会绑架到共产主义社会?假如是,那你们还真的就是一群妖孽。

我甚至可以相信即便是政治局那九个傻逼常委都不相信这样的臆想的,那你们还在维持什么?清算掉过去,还中国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中国人都能够以健康的心态生活,这样中国才能有机会走向伟大复兴的。
To be informed of the latest articles, subscribe:
Comment on this post